热门关键词: www.gzcq1688.cn
【大成报记者于郁金/金门报导】“金门人的日常与非常:金门地方学巡展”金门场开幕及座谈,10月22日上午假金门文化园区历史民俗博物馆,由2020年金门文化奖得主杨土金所带领金良兴传统傀儡戏班演出《父子状元》,为活动揭开序幕,接续举行“金门学的过去成果与未来可努力方向”座谈会,邀请《金门学》丛刊作者群吴启腾、叶钧培、杨树清、金门文史工作者陈长庆、蔡是民、郑有谅等与会,进行对话交流,下午再邀请郑藩派以《母语若失声,底人是俺娘?》闽南语教学。
金马联合服务中心执行长翁明志出席地方学特展开幕致词时,肯定“金门人的日常与非常”活动非常有特色,而且是从金门一路展到台湾,为金门文化作了传承与输出之贡献。
金马服务中心参议范燕燕表示,推动“金门地方学”是一件不容易,但现在不做未来就会后悔的重要任务,她更期待本次巡展,也能激起各界对于金门在地文化特色的了解与认同,进而触发引动深耕金门、放眼两岸、迈向国际的前瞻思维与具体行动。
由文化部前瞻二阶计划补助,金门文化园区管理所主办金门地方学特展,在金门历史民俗博物馆B1企划展示室展出。金门文化局局长许正芳揭示地方学特展的意含并指出,金门因为特殊地理位置及历史,形成独特生活型态,许多历史民俗活动虽来自闽南地区,却又发展出特有活动型式;过去活动较局限于金门当地举办,本次计划场地首次尝试以巡展方式,加强台湾与金门两地交流,推广独特金门地方知识学,以金门传统民俗文化为主题,树立金门常民生活形象并推广文化观光。
金门文化园区管理所所长卢根阵表示,无论是“闽南文化”或“金门学”推展,都必须有著“传承与创新”精神,“金门学”也才能在两岸历史血脉长河变迁下展现一股新闽南文化蜕变力量;他也发现区域史发展氛围下,《金门学》领步闽台创建起地方学根基,并进行文化输出经验,对内塑造出文化珍型岛屿,对外可进行文化输出,在两岸区域史研究、地方学探索热潮下,《金门学》是一个值得再重视再发展文化课题。
在《金门人的日常舆非常》地方学巡展金门场主持座谈会《金门学》丛刋总编辑杨树清在会中细数《金门学》发展历程指出,缘起于长期戒严、军管后,民间文化意识觉醒下金门,1992年3月,“金门县政建设研讨会”召开,他在会中提案发展《金门学》,此后,官民历经5年时间架构、推动,完成3辑30种《金门学丛刊》出版面世,并衍生出“金门学研究会”,举办多届“金门学研讨会”、“闽南文化研讨会”;如今,《金门学》已形成学术领域一门独立学科,是国立金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,也对台湾“地方学”兴起产生冲击,《金门学》之后,《台北学》、《澎湖学》、《宜兰学》、《云林学》、《彰化学》等地方学相继出现。
杨树清强调,《金门学》建构,给了金门人整理、思索自身土地命运与文化未来机遇,也为以台湾为中心的台湾文化论述提供新的探索方向;1997、1998年,金鼎奖2度颁给了《金门学丛刊》,得奖评语点出了这样意涵:“试图全方位呈现金门与台湾、大陆、南洋的唇齿相依的关系,及其不尽相同的社会体制与文化条件;这套丛刊具深远的客观学术价值,为台湾的乡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探索方向”。
由金门文化园区主办,好金门国际传媒承办“金门人的日常与非常:金门地方学巡展”金门场后,11月将再移往台湾展出(金门旅台服务中心:新北市新店北新路2段228巷2号),11月1日上午10时开幕,下午14时30分至16时举行“金门地方学交流座谈会”,主持人是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国际与社会科学院院长江柏炜教授。
是日地方学巡展开幕及座谈,出席活动有行政单位、社团代表及文史各界参与热烈,包括行政院金马联合服务中心执行长翁明志、参议范燕燕,金门文化局副局长许慧婷、金门文化园区管理所所长卢根阵、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高瑞新、铭传大学金门分校副主任陈仁暐、金门睿友文学馆馆长陈长庆、金门宗族研究协会理事长叶钧培、金门闽南文化协会理事长杨再平、金门环境教育协会理事长吴启腾、金门县金沙商圈协会理事长王添泉、金门商业会理事长李有忠、金门报导社社长杨树清、胡琏将军故居纪念馆理事胡蕙霞、学者侯建州、林黛珲、刘国棋、陈秀竹、文史界蔡是民、郑藩派、郑有谅、萧永奇、陈宗保、陈靖弘、薛素惠、石莉安、张姿慧、高咏章、李安柏等。
本文由:竞技宝 提供